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

  以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是奠定于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变。多年来,各高校基于学科专业优势均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并逐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训体系,但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使其发挥教育教学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是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思考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有不同载体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是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项目构思和研发、产品设计、团队或企业组建、市场运营管理、风险投融资等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所及相应的服务性载体,可以是线下的,也可以是线上的。高校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也可包括在内,但只提供了部分功能。而主要载体则是创客空间、创业园或“组合式”创业基地、加速器和大学科技园,但其各自的定位不同。

  创客空间的定位是将大学生或教师创新创业者构思的项目、技术研发转化成为产品或服务,也就是产品或服务从无到有,即产品或服务0—1的产生,是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阶段。

  创业园的定位是依托已有的产品或服务组建项目团队或企业,开展二次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并初试市场,也就是组建企业、确定核心产品或服务、探究市场,即产品或服务定型完善、企业0—1的组建阶段,是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

  “组合式”创新创业基地的定位则介于创客空间和创业园二者之间,更趋向创业园,是依托企业资源,开展“传、帮、带”的创新创业项目产生、创新创业企业建立和孵化阶段。

  加速器的定位是基于企业已度过初创期,已具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达到快速成长发展直至规模化运营,也就是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团队结构及人员扩张、系统的加速服务,即产品或服务多样化、快速占领行业市场的阶段,是创新创业企业快速规模化运营阶段。

  大学科技园的定位则是选择扶持规模化运营的企业(不再是创新创业企业了),提供多渠道的投融资资金,进一步帮助企业加快市场占有率,进而形成产业辐射效应,推动上下游配套行业企业聚集,即产品或服务标准化、准备进入资本市场的阶段。

  明确孵化平台载体的功能

  基于上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定位的不同,其功能建设就需要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高校来说,各载体建设功能应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要有效地整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确定重点培育和孵化方向;二是要以大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三是要通过强化手段将师生的创新创意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进而成立企业;四是要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为创业教育、创意展示、资源整合、项目聚集、共享合作、转化对接、管理创新做好保障;五是要紧密结合“供给侧改革”催生“小而专、小而精”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企业;六是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方向;七是要把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师生自主创业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八是要促进科技项目集聚、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储备突出的现代化大学发展建设需求。

孵化平台建设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的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自觉与“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相对应,不断深化完善高等教育的职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而单就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而言,普遍存在着相对数量少、面积不足、功能定位不明确、内涵建设缺失、资金与服务保障不到位等相关问题,尤其是与教育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不能完全以社会企业孵化器的形态而建设,需要合理地区别社会企业孵化器,也要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亚当·斯密的分工学说,二者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互为补充支撑。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就一定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助推学科专业发展、统筹科研创新、服务社会所需、传承创新创业文化的宗旨,其核心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次才是兼顾市场效益。唯此,才能逐步形成“学校主导、学生自主、教师参与、企业介入、政府扶持”的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运行模式和“社会肯定、群策众扶、包容弘扬”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孵化平台建设要开阔思路、创新突破

  在回归教育本质的同时,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更需要开阔思路、创新突破。

  开阔思路,就是要有规划、有布局、有递进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物理空间容易建设,而内涵建设却是相对较难的”,这就需要高校有规划、循序的建设思路,否则一幢楼在那,却无法入驻相当数量的创新创业企业或团队,或者入驻的创新创业企业或团队所从事的项目比较低端,就失去了高校建设的意义,也无法达成建设的目标。高校应首先从创新创业教学和专业教学创新入手,培养大学生基于专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其次,通过开放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及科研立项和专项竞赛等,培养和孕育符合“互联网+”时代、衔接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的创新创业项目;最后,通过市场调研、样品测试再考虑是否创建企业,入园孵化运营。这样才能保障建设的孵化平台承载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真正做到“创新驱动创业”,学校也就会逐渐形成教学、项目、竞赛、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全价值链体系。

  创新突破,就是要敢于突破现有的格局、体制机制来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一是高校建设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要形成由专业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基地、创客空间、创业园等层级递进的完整孵化体系;二是高校不能继续保持“闭关修炼”,需要合理使用政府、企业提供的各项资源,引进优质资源共同建设;三是依托高校学科专业、科研和人才优势,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摆脱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同质化”;四是高校敢于突破体制机制,“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等相关问题,尽快解决制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诟病”,以此充分调动大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意愿,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应用和运营。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合理建设,不仅可以切实地将创新创业的成果市场化,进而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可以持续推动科研成果、创新创业经验等内容反哺于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工作生态系统。


文章标题: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

转载地址::http://zlhuiyun.com/xingyezixun/r-14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