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就是一个匹配过程,即孵化者整合自身以及外部资源,满足创业需求的过程。参考蒂蒙斯的创业过程模型,我提出创业孵化过程的“匹配模型”,或戏称之“颜氏创业孵化匹配模型”。


第一,孵化者。以往这方面的研究中,对创业孵化活动承担者重视不够。从英文来看,孵化器是incubator,其特征包括定义有很多。在孵企业是 incubatee,包括新创企业,也包括创业团队(尚未注册公司的)、中小企业(SME)。而孵化器(包括加速器等等创业孵化机构,我一般不作区分)的运营管理者,我称之为孵化者,却没有对应的词汇,因此我造了这么个词, incubater。孵化者,是整个创业孵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获取、甄别、梳理其客户的创业需求,利用自身优势特别是整合各种资源,竭力为创业者提供服务。
第二,创业需求。毫无疑问,创业是创业者的事情,他们要具备条件才能开始一个创业过程,其中的所有困难所有风险都应当由创业者承担,孵化器不需要当保姆也当不了保姆。但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创业初期需要外部的帮助更多,所以创业服务有价值。每一个创业企业,需要的外部服务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创业者对需求的感知是模糊的甚至是扭曲的,这需求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同时空有有变化。孵化者要在精准把握每一个在孵企业独特需求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出所有在孵企业的共性需求、聚类需求和个性需求,设计服务供给的框架、模式和路径。
第三,孵化者的直接服务。每一个孵化器,面对创业需求,首先要掂量自己的斤两,看看哪一个或一些服务是自己能直接提供的。孵化器能提供什么,取决于其“基因”,即谁发起设立的孵化器、发起人的资源有哪些可以为孵化者所用、孵化团队成员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孵化器必须得有“一招鲜”,这是她区别于其他孵化器或其他服务机构的独特之处,是构成其独有“生态位”的核心。
我时不时的遇到这样的提问:我们什么资源都没有,也没有服务能力,怎么做好我们的孵化器呀?我的回答是:创业维艰,做创业孵化就更难,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没有创业经历、不懂创业需求甚至不能和创业者平等交流、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服务能力、没有渠道或网络去整合其它服务资源,就不要做孵化器了。
第四,协同服务。孵化器自身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在孵企业的创业需求,更多的服务,来自于孵化器合作伙伴。孵化者要掌握企业服务的资源,知道什么人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知道怎么去“诱惑”“拉拢”这些人跟自己一起为创业者服务。所以我说,对孵化者的能力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孵化器经理首先得是社会活动家,“长袖善舞”。当然,这些协同服务,是建立在市场规则基础上的,要满足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利益诉求。理论上说,协同服务加上孵化器的直接服务,就构成一个完备的服务体系,创业者的任何需求,都能够在“瞬间”得到满足。
第五,动态调整。由于一切皆在变动之中,创业需求在变,供给能力在变,市场供需关系在变,孵化者需要时时在需求与资源之间取得平衡。孵化器要对协同服务提供者的绩效进行评价,其“御用”服务商的清单需要适时调整;本地的服务资源常常不能满足需求,孵化器得设法跨区域整合资源;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商业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
第六,两种能力。孵化者的直接服务能力和组织协同服务的能力,决定了这个孵化器的能力和绩效。具备一种能力,就是个好孵化器。两者都具备,就是最好的孵化器。两者都不行,就得转型干别的去了。



文章标题:一个创业孵化过程模型

转载地址::http://zlhuiyun.com/xingyezixun/r-16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